华汇融知|要做有温度的管理

2020-09-28

一、个人真诚的关心


管理者必须是以独立的、个体的认知来处理与骨干人才的关系,需要关注到他们的个人需求和成长。很多管理者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。
在管理的实践中,很多管理者对于组织的标准和目标可以清晰地理解,但是对于员工的标准和目标理解得就不够深入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所关注的是组织绩效和个人行为的关系,并没有更多地关注到组织绩效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,这样就导致了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的情况出现。 如果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没有冲突,当然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一旦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差异,管理者很有可能会忽略了个人目标,从而导致骨干人才的流失。 因此,领导者需要设身处地的关注到每一个骨干人才自身的需求,而不是人们的共性需求。这些骨干人才会具有自我实现目标的能力,也具有多种需求而不是单一的需求,这就更加需要领导者理解其个性而非共性需求。
小米雷军也曾提到对于核心骨干人才的管理,要打造利益共同体,将培养真正落到实处,同时用人要懂得包容。

雷军认为,有竞争力的报酬并不等于重金、高薪,为此,雷军亲自拟定了一套组合方案,让这些核心人才从中任选一种。这套组合方案共有三种:一是选择和跨国公司一样的薪酬;二是选择2/3的薪酬,然后拿一部分股票;三是选择1/3的薪酬,然后拿更多的股票。 实际执行的情况是,分别有10%的人选择了第一种和第三种工资形式,有80%的人选择了第二种。由于员工们持有股票,相当于每个人都给公司投了钱,因此大家可谓真正破釜沉舟地去参与创业,一起奋斗,共同成长。 

 

二、沟通价值观与使命

 

对骨干人才需要施加的是影响力而非管理,领袖就具有这样的特征,因此领导者面对骨干人才的时候,需要释放领袖的魅力。

面对骨干人才,作为领导者需要做的是,和骨干人才达成价值观和使命的认同,而不是上下级关系的认同。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沟通使命和价值观,而不是沟通工作内容。 如果领导者仅仅是和骨干人才沟通他的工作的话,领导者取得的效果反而是不好的,为什么?因为他是关键骨干人才,或许在他所在的关键专业领域上他可能比你还要强,而且他是实践执行派,你的意见或者建议不见得对他的工作真正有帮助。但他为什么又接受你的影响呢?就是因为你能在价值和使命上和他形成认同,对于骨干人才来说,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。 陈春花教授讲过一个故事:我曾经做了一段时间的总裁,应该说是公司的核心骨干人才,其实我之所以愿意空降到这个公司做总裁,是为这个公司的理念和价值观所吸引,公司的创始人有着非常明确的价值判断,而且很多价值取向,我非常认同。 他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在笔记本上,他说,凡事往好处想,往好处做,必会得到好结果,这句话说得非常好。我后来自己去体验和践行这句话的时候,我发现真的是这样。任何事情往好处想,往好处做,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。 有一个理论就是馒头理论:你有1个馒头,你一定要给自己吃,你不要给别人,你得先让你自己活得很好;你有10个馒头的时候,你要给全家人吃,这样的话全家人活得很好;你有1000个馒头的时候,一定要给所有人吃。如果10个和1000个馒头都留给自己,你肯定会被撑死。
格局决定布局,布局决定结局。

 

三、心智激励

 

 学会欣赏身边的人,真正真诚的向先进学习,调整自己的心智是极其重要的。
人的心智决定行为的选择,决定了人们在做决策前的逻辑判断习惯,心智的不同,直接导致行为结果不同,因此对于骨干人才而言,进行心智激励是必需的选择。 中国人在心智上,我认为有两个地方是有先天缺陷的。
第一个心智是枪打出头鸟。当有一个人做得特别优秀的时候,他身边的人不是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向他学习,而是商量如何用有效的方法,让他尽快回到大家的身边来。这是特别可怕的心智,因为这样的心智导致人们不欣赏、不宽容,甚至会让优秀的人只能选择平庸。 第二个心智是当身边的人比自己好的时候,很多人不能接受。这是非常糟糕的心智。因为,我们可以合作的人基本上是我们身边的人,如果身边的人比我们好我们不能接受,我们也就失去了合作的人。 俗语说,住在隔壁的诗人就不是诗人,因为诗人就住在你隔壁,你觉得他没有什么特别,和你一样作息,去一样的商店购物,他的诗也就并没有什么特别,甚至诗人生活得一塌糊涂。但是当我们没和诗人住在一个单元里,我们不知道他什么样的时候,就觉得他的诗美得不得了。
论语有云:不耻下问。如果有不懂的问题,就算是自己的晚辈,也要虚心求问。
心智激励在目前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加重要,人们本身在竞争中就感受到压力和心态上的冲击,再加上资源和环境的残酷,更会导致人们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,如果不能在心智激励上做出努力,就有可能让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无法获得企业或者团队的支持,甚至被孤立起来,孤掌难鸣。欣赏身边的人,真正向先进学习,调整自己的心智是极其重要的。